欢迎来到芜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艺报道

精品展示|“爱阅之城 共读芜湖”文艺评论征文获奖作品之二

来源:市文联 发布时间:2025-01-16 11:19 浏览次数:

萃取山水魂魄    呈现视觉盛宴

——评汪明松《风景中国》从物象意念到艺术再现的美学构建


风景摄影一直具有呈现的活力、描摹的能力、印证的实力,融合起来,则需要描摹现实的体貌和情感的样貌。毋庸置疑,描摹现实不难操作,“看山是山”即可。而描摹情感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这涉及托物咏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醉翁之意不在酒”象征手法,要有“看山不止山”的表达。“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用认识论来剖析汪明松摄影作品最为恰当。他手里的照相机如同一个靠谱的心理医生,帮助他完成从“捕捉”到“宣泄”、从“描摹”到“释放”华丽转身。汪明松历时八年精心打造的《风景中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版),是一部以祖国山水为主题、以风景名胜为主角的摄影集。影集以镜头诉说的形式,引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宣传美丽中国。诚意满满,成为了敢于大跨度艺术再现这个颇有创作难度的风景议题,具有“立体”的观感、动感、美感!


高度:山水意念与镜头再现的双向奔赴


影集中收入的380多幅精美图片,仿佛从山水意念中析出,在他的镜头中再现:从额济纳旗胡杨、哈尼梯田到中国雪乡、陈巴尔虎草原,从西江千户苗寨、黄河壶口瀑布到渡头村放鹅姑娘、红土地上的牧羊人等,真实记录、充分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和神奇,讴歌了人文的多姿多彩,展示了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风景名胜所取得的新气象和新成就,抒发了摄影家对美丽中国山水的自豪和挚爱,进一步激励人们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资深的新闻记者,明松加持饱满的情感,足迹遍及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香港、澳门等300多个风景名胜地,拍摄了8万多张图片。此影集从中遴选了部分精品力作。这些作品构图考究、用光精准、裁剪严谨、色彩鲜明、画面大气磅礴,既有国画般的效果,又有油画般的质感,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真切品味到祖国山水的美丽和魅力,体味到生态保护的必要性、重要性。点睛般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看似贯穿全片的山水主线,实际也引出了“两山”理念的自然情怀,并将描摹现实的体貌和情感的样貌融合,转化为真、善、美的时代价值表述,使传统价值具有时代内涵,实现了风景价值层面的共情共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观后瞬间震撼心灵,引发读者去思考生态保护更深层的价值和意义。

影集融温馨唯美的画面、深沉的意念与现实的表现手法于一体,荟赞美山水的满腔热忱与生态保护的浓烈情感于一炉,集天山南北风情与大河上下风光的艺术再现于一统,合美学造型和视觉效果于一身,聚托物咏志与借景抒情艺术融合于一道。哲学性的山水意念为载体的艺术倾情、东方史诗的独特魅力,以及精神上的关联与格局上的扩展,为风景摄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群像的可能。这种“情景式”的摄影艺术、和盘托出式的情感交融,伴随着一幅幅画面的构建、文脉的律动而焕发异彩。盖因明松具有至简至真的情怀和至亲至爱的呈现,这与他把“小我”自觉融入家国情怀的文品,是交相辉映的;与山水的呼唤,以“自我”描摹的底线思维,是一脉相承的。这种超越时空与神灵,回归山水本真与自然,进入禅意和诗意,为中国风景树立起空前的高度。一言以蔽之,影集生动诠释了山水意念与镜头再现双向奔赴的高度。高度就是境界,也是风范!


宽度:匠心独运与影像质量的双重缔造


影集诚意满满。与其说八年打造过程史是一部匠心独运史,毋宁说是一部影像质量缔造史。从创作背景到风景选定,无不围绕纪实性、赞美性、启迪性展开,以满足山水人文和视觉效果。

明松的摄影作品画面干净、画风朴实、质感扑面,除了主体物,没有任何多余的、混乱的元素。色调很清新,这种距离感很克制,见而不至,求而不得,却能够“望梅止渴”,给人无限的温柔与遐想。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对山水人文风景的向往根植在血液里面。它作为自然宇宙的象征,且以哲学性的高度深埋在我们的传统审美之中,无论是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还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念,都显示哲学性山水意念。明松山水风景摄影作品,深刻诠释自然万物的演变及其时间的恒久象征,不光给人以避世离俗及陶冶性情的空间,还给人们以寻求内心稳定与归属的力量。正是因为这种“脱俗”的表达,让读者身临其境,而脱离时光的裹挟。

毋庸置疑,质量追求赋予了影集观赏性、感悟性、亲民性、价值性。影集是一部远超山水水准线的写实作品,承载了明松艺术、执著和对影像质量的高标准把握和索引。影集保留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美感、美学和愉悦,但在构图、场景选择、环境情势的塑造上,开辟了一条饱满的艺术建构和山水逻辑。这种匠心驱使,让读者成功了理解了风景名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因果关系。应当承认,影集为读者演绎了符合生态保护理念的镜像,击中了审美焦点。这就是一切有担当和格局的艺术家“神的使命”。把匠心种植在质量之上就是宽度,宽度就是本色,也是自信!


长度:风景美学与主题艺术的双规驾驭


基于读者对祖国山水的了解,影集以787mmx1092mm大开本铺展,将山水人文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摄影时空打破传统,既有自然和谐的“原汁原味”,又有充斥着现代城市、乡村振兴素材,通过不同时空的组合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影集突出之处在于刻画“风景”形象不落俗套,隐喻的是人类与山水、自然的真正关系,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影集演绎大爱主题,艺术地选择表现角度和手法:一是立意新。每幅图片就像美文一样有章法、格局和主题。二是构图绝。大胆启用黄金点、三角形、弧形、圆形等经典构图法,增强视觉冲击力。三是用光准。善用逆光、侧逆光、侧光、顺光、反射光、顶光等。四是剪裁严:忍痛割爱,以求每幅图片画面严谨。五是标题精。每幅图片都有准确的标题或说明词,使作品增色和升华。六是影调鲜。影集甘于将黑、白、灰色交融,善于将红、橙、黄绿、紫红等交汇。七是表现活。对不同地域的风景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如虚实、远近、高低、特写、夸张等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以摄影为代表的艺术门类,不仅可以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供几近完美的视觉呈现,更可以不断聚拢关涉美丽中国建设的宏大主题。从这种意义上说,影集既是山水人文风情的华丽亮相,也是明松向祖国75周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影集创造性运用现实与情感的艺术表达的策略、模式和手段,熔铸了符合现代读者审美想象的视觉语言,在艺术形式层面完成了对美丽中国赞美的感染力、冲击力和亲和力构建。从东方美学精神审美创造,到多角度地吸纳西方艺术精髓,从容而和谐地展现了“风景”博大主题,成功进行了“风景”美学与大爱主题艺术的双规驾驭,这种艺术呈现的风度就是坦荡,也是光彩!

我欣喜的是,通过观赏影集,对祖国山水和生态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观瞻角度看,影集通过对现实和情感的样貌的描摹,为读者呈现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从摄影呈现看,影集实现了风景元素与环保理念双向奔赴。从专业意义看,实现了作品背后的意义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完美融合。从地域特色看,为观赏地风景、抬升文旅品牌,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因了影集,我对以美丽中国建设更加向往,对以艺术影响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山水为特色的生态体系、以摄影取景地的秀丽风貌更加神往。就冲着取材广泛、题材新颖、素材丰厚的强大冲击力之大;就冲着精心制作、细节体现保护理念;就冲着突破创新、以摄影艺术影响更多公众美誉度之丰,就冲着对从山水的赞美与诗意的美学呈现,我喜欢这部影集!


作者简介:孙凤山,安徽芜湖人,1994年加入中国作协。在《人民日报》(作品版)等3290余家媒体发表作品,获《人民文学》第二届“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等1626项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