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芜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艺视界

“中国梦”的艺术追求

来源:朱辉军 发布时间:2014-01-01 00:00 浏览次数:

作为广义的“梦工厂”,文艺与“中国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在经历了昨天“寻梦”、“筑梦”、“追梦”、“织梦”到“圆梦”的漫长历程后,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奏响“中国梦”这一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梦”肯定不是靠艺术追求来实现,而是要通过千千万万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实干开拓来实现的。但是,作为广义的“梦工厂”的文艺,与“中国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密切关系。我理解,至少有四层关系:(1)“中国梦”是文艺创作的崇高主题;(2)文艺家要在创作和实践中自觉追求“中国梦”;(3)文艺以其不可替代的方式,让“中国梦”高高翱翔并深入人心;(4)当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当代中国的文艺家要有对“中国梦”的自觉追求。通过对“中国梦”的描绘和呈现,激励人民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应尽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职责。

历史借鉴:

近代以来文艺家朦胧的“中国梦”

务必要指出,“中国梦”具有广泛的现实社会基础,但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历代中国人,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就热切地追求着“中国梦”的实现。根据我的考察,大体经历了“寻梦”、“筑梦”、“追梦”、“织梦”到“圆梦”的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深知“中国梦”深刻的历史文化根基。他精辟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他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鸦片战争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痛,但它也彻底震醒了昏睡中的中国人。之后,一批先知先觉者便痛彻地意识到:老大中华帝国已经在崩塌,往日的荣耀已不复存在。于是,他们开始了漫长的“寻梦”之旅。林则徐、黄遵宪、魏源等一生始终都在求索着救国之策,而号为“革命军马前卒”的邹容更明确地写到:“吾于是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很有些像屈原再世,但所找寻的不再是屈老夫子的治国平天下了,而是“独立、自由”等全新的理想。

在他们以为找到了新梦之后,便开始了“筑梦”。康有为的《大同书》就是一份政治宣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如今已家喻户晓,其实他还有一篇热情洋溢的散文《说希望》,更明确地构筑了民族独立的梦想。而陈天华在1905年便撰写了一部未完成的小说《狮子吼》,其中着力描绘了一个“民权村”,那已不复是陶渊明幻想的“桃花源”了,而实实在在就是一幅民主共和政府的蓝图。

 

蓝图一经绘就,尽管很朦胧,很不完善,但此后中国几代人一直苦苦地“追梦”——追求着早日实现国强民富的理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们,特别是以后的左翼文艺家们,用他们的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追求。鲁迅的小说和杂文、郭沫若的诗歌和剧作、茅盾的小说和散文……其内蕴都是非常丰富的。但如果总揽其追求,明显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民族的复兴、祖国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这里我想特别提到《义勇军进行曲》。这本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但1935年一经问世,便以其昂扬的斗志、激越的旋律,迅即传唱到大江南北,并走出国门。抗日战争期间,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在纽约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后,非常喜爱,不仅用英语四处演唱,还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普希金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用汉语演唱,并用汉语灌制了唱片,取名《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美国国务院曾提出: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日演奏各战胜国音乐时,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表中国的音乐。是啊,《义勇军进行曲》无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抗战胜利,曙光初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即着手建立并建成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许多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家们也积极参与到这一“织梦”的伟大事业中。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到《创业史》《山乡巨变》,到《平凡的世界》《湖光山色》(这些作品都是小说、电影、广播,后来还加上电视等联动的,值得沿用),尽管有曲折,有的还有一定的偏差,但都是在热切地编织着国家兴盛、人民幸福的美好梦境。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使中国真正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我们正在走上“圆梦”之旅!广大文艺家们也始终伴随着这一旅程,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我爱你,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算起,电视剧《士兵突击》、绘画《中国钓鱼岛》、电影《中国合伙人》等相继问世,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强和坚定豪迈。确如习总书记所言: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还有比这样绝佳的机遇更激动人心的吗?还有比这样绝妙的契机更能激发起文艺家的灵感和激情的吗?

他山之石:

美国艺术家是如何描绘“美国梦”的

“中国梦”与“美国梦”显然有很大的不同,但美国艺术家描绘“美国梦”的方式,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所谓“美国梦”(American Dream),广义上是指美国所宣扬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则是指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在好莱坞的许多影片中,有不少就是展现“美国梦”、反映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它们也都是励志电影的典范,激励了许多美国人在生活的磨难中勇敢前行。

“中国梦”的落脚点是“人民幸福”,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受益者。而“美国梦”的出发点是“个人奋斗”,但这长期经不起历史和事实的检验。早期的种族藩篱、当今的阶级鸿沟等,已经常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美国梦”的虚幻。有意思的是,美国电影中也有不少是揭示“美国梦”破灭的。因此,归根到底是全体人民之梦的“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梦,也是对“美国梦”的超越。

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职石毓智曾撰文《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其中写到: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这一比较是十分中肯的。

体现“美国梦”的电影,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史诗电影中的英雄,一类是当代美国社会流变中不懈奋斗的凡人。后一类居多,也更典型。其叙事策略往往是:先设定一个(有时是一组)有缺点的普通人,让他在各种困境中摸爬滚打,历经各种常人难以逾越的苦难坎坷,最后凭着坚定的意志、坚韧的毅力,终于出人头地。因为是以普通人、甚至还是弱于常人的普通人为主人公,所以常常令千百万民众热血沸腾、心潮起伏。

美国运动励志题材的代表作《洛奇》,为其后很多此类励志题材做了示范。一位过气的拳击手,生活极其困苦,却凭借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事业与爱情的成功。影片传播的信念,就是那个美国人最爱讲的道理:“只要努力,就可成功”。《阿甘正传》延续了《洛奇》的精神并有所拓展,其被热捧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它是对美国梦的又一绝佳阐释。一个智商不高的男人,却“傻人有傻福”,支撑他的是不断奔跑的坚持,他经历了越战,参加过乒乓外交,游弋于各大美国事件当中,终成美国精神的化身。它让所有信仰“美国梦”的人相信:只要努力,就连阿甘这样的,都一定能获得成功。

近期的《社交网络》虽然依然延续了这样的神话,但增添了新的元素:除了财富之外,亲情与爱更为重要。这说明“美国梦”也有拓展,也在向亲情回归。

应当指出:“美国梦”并不仅仅体现于美国电影中,在美国文学、音乐、戏剧(特别是音乐剧)、绘画、雕塑等之中,也深深地渗透着“美国梦”。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当代使命:

我们该如何呈现“中国梦”

“中国梦”是时代的最强音。要生动全面地呈现“中国梦”,首要的就是要求广大文艺家理解、领悟、把握“中国梦”,把“中国梦”化为自己的自觉追求和行动。

“中国梦”是一个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富强梦、振兴梦、幸福梦,三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我体会,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还要不断追求社会的和谐,实现两岸的统一,争取世界的和平。

梦,一定是高于现实的,因此文艺家务必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像先贤先哲们那样成为先知先觉者,将凝聚着社会理想、人生理想、审美理想的“中国梦”,转化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

毫无疑问,“中国梦”是“主旋律”,但同样也可以“多样化”地加以表现。各文艺形式,都可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呈现“中国梦”。

我个人以为,影视艺术比较而言是“中国梦”的最佳载体。近期刘奇葆同志结合美术、电影阐述了“中国梦”的艺术表现问题,都很有指导意义。他关于电影与“中国梦”之间关系的论述,尤其精彩:“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有一种憧憬美,得其大可兼其小,轻风皎月、亲和凝聚,骤雨骄阳、万物峥嵘,很适合用电影的形式来展现。美国人宣传美国梦,好莱坞电影充当了重要角色。……广大电影工作者要把描绘中国梦、弘扬中国梦、抒发对中国梦的美好憧憬,作为应有的历史担当,用电影展现普通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感人故事,讲述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成功,激励人们积极投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影视以其受众广泛、形象直观而又内蕴丰厚,而在艺术家族中后来居上,也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传播“中国梦”的首选载体。

并不是说其他艺术形式就一定会相形见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曲艺等,都可以扬长避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呈现“中国梦”。历史上,以及美国人,都有不少这样的成功例证。当代创作中,甚至连小品《我骄傲》《水下除夕夜》这样的作品,都是生动诠释“中国梦”的优秀作品,其感人程度和影响力,也不见得就逊于一些影视作品。

这就要说到对“中国梦”艺术表现的讲究了。任何崇高、深刻的主题,如果不化为丰满的艺术形象、富于韵味的艺术境界,也是缺乏艺术魅力的,也是难于有长久的生命力的。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务必要潜心打磨、精益求精,坚持高水准的艺术追求,创作出真正与这个伟大时代相称的优秀作品来。

对于当代中国文艺家来说,还有一个推进艺术发展、传承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相应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文化发展水平还远不相称;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的文化及艺术产品还远难满足;相较于世界大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文化竞争力还远未达标。作为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艺术,也就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所以,我们这一代文艺家,务必要以振兴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发展当代中国文艺为己责,奉献出更多让当代人民群众感到满意、在历史长河中可站住脚、让世界各国人们能服气的文艺精品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让我们引吭高歌、浓墨重彩、精心演绎“中国梦”,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奔向美好的未来吧。(中国文艺网)